清空记录
历史记录
取消
清空记录
历史记录
配电工程自动化程度的提升离不开关键技术的突破与创新。近年来,智能传感器技术、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物联网以及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等一系列前沿科技在配电自动化领域取得了卓著进展。
智能传感器技术:作为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神经末梢”,智能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电流、电压、温度等关键参数,并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数据的高效传输。其小型化、低功耗和高可靠性的特点,为配电系统的精确监控提供了有力保障。
大数据分析技术:随着配电系统数据量的膨胀式增长,大数据分析技术成为挖掘数据价值、优化系统运行策略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分析,可以实时调整配电策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云计算技术:云计算为配电自动化带来了全新的计算模式和资源共享方式。通过云端平台,配电系统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协同处理及动态资源调度,极大地提升了系统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物联网技术:物联网将各种设备和传感器紧密相连,形成一张庞大的智能网络。在配电工程中,物联网技术使得设备间的信息交互更加便捷,为配电系统的智能巡检、故障诊断及协同工作提供了可能。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VR/AR技术的应用为配电系统运维人员提供了更为直观、高效的操作界面。通过虚拟仿真,运维人员可以更加精确地掌握系统状态,提高操作效率和准确性。
实施策略与路径
提升配电工程自动化程度,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策略与路径。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优化配电网正常运行方式:根据地方网架结构和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平台的实际情况,建立差异化的运行方式策略,提高城市中心区的供电可靠性。同时,通过配网运营监测工作台及时掌握关键指标信息,适时调整运行方式,确保电网安全经济运行。
2.加快配电自动化设备升级改造:增加无线公网接入功能,实现快速智能断路器故障信息的采集与监视,提高配电自动化的覆盖率。同时,加强主站及终端设备的运行维护,探索馈线自动化启动后的自动遥控操作,提升故障判别能力,缩小停电范围。
3.完善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基础管理:建立配电设备图模更新协调联动机制,优化各系统间的接口程序,确保基础数据的准确无误,为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坚实支撑。
4.搭建配网抢修指挥技术平台:实现95598报修、配电自动化、调度自动化及用电信息采集的实时故障判定分析,提高抢修指挥效率,减少用户停电时间。
案例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多地配电工程自动化水平的提升取得了卓著成效。以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为例,通过实施智能感知与故障自愈技术,该公司配电自动化系统能够在极短时间内精确定位故障点,并自动隔离故障区域,恢复非故障区域供电。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大幅缩短了复电时间,还卓著提升了用户的用电体验。
此外,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在全省范围内推广集中型馈线自动化技术,将配网故障处置时间控制在分钟级。通过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进一步实现了故障毫秒级自愈,标志着配电工程自动化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配电工程自动化程度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关键技术的持续突破、科学合理的实施策略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积累。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深入和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配电工程自动化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更加高效、稳定、智能的配电系统将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为人们带来更加便捷、可靠的用电体验。